四问三只松鼠

原创 2021-12-27 话题分类:消费
摘要: 国潮的崛起是什么?不仅仅是供应链的完善、品质的提高、品牌的建设,最主要的就是文化自信作为基础和灵魂。国潮品牌的崛起,离不开中国的复兴,中国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自信与复兴,而文化的自信与复兴当中,我认为“不

作者:书华

编辑:刘鹏遥

美编:羽墨

三只松鼠上了热搜,成为了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

大家情绪之强烈,或许是三只松鼠始料未及的,原因是三只松鼠的一个海报形象。

在海报中,一个特别符合西方审美标准的,有着细长眼睛和眉毛、高高颧骨、竖着两条辫子、带着草帽的中国女性,端着一碗螺蛳粉。海报文案写着:撸粉商店隆重开业迎客。

之所以海报出来就舆论沸腾,正是因为这位海报的女性主角。

这样的长相,大多数中国人看了,一般不会认为这是一个美女,最多就是认为她有特点、有个性之类的评价。

当然,海报也不见得一定是美女出境,但问题在于,这样的长相相比国人的审美,完全是照着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审美标准来的,而这样的审美标准,无疑与咱们国人自己的审美标准不同。

其实此前类似的“眯眯眼”奇怪审美事件,已经有了不少了,每次都是被网友大骂特骂,甚至官媒都会站出来表态,然后以当事人道歉结束。

抛开三只松鼠不谈,已经有了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我本以为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出来了,如果还有此类“审美”海报出来,当事人不是蠢就是坏。

没想到,三只松鼠还真就这么头铁,又一次碰了这么一个“大雷”。

三只松鼠应该属于哪一种?是蠢?是坏?还是既蠢又坏?还是跟两者都不沾边?

这样的结论不好下,也不能轻易下。

因此,我只想问三只松鼠几个问题,如果能把这几个问题说清楚,事实也就明了了。

第一问:我想问三只松鼠,你设计的这样的海报迎合了谁的审美?

首先,这样的审美是非常标准化、传统的西方审美。小眼睛、单眼皮,这是欧美文化非常标准的对中国人外表的刻板印象。

甚至,在美国那种用手将眼睛横向拉扯,人为将眼睛变小、变细的动作,成为了专门对于华人的侮辱动作。

这样的形象其实是有渊源的。

早在1913年,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创造了名为“傅满洲”的一个人物角色,身材瘦削,留着两撇八字的小胡子,最主要的就是眼睛和眉毛都是又细又长,尖嘴猴腮、面目可憎。与现在的很多“眯眯眼”造型,不能说有何关联,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在那个还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这样一个人物广为流传,结果就是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中国人就是长这样的,最早的对于中国人的“眯眯眼”的刻板印象就形成了。

后来,在西方时尚界,挑选出有东方特色、能够代表中国人的模特,都是那种小眼睛、单眼皮,而且是相当夸张小和单的模特。

在西方这种强势的文化和理念带动之下,有些国人也曾一度迷失,不仅完全接受了西方给咱们制定的标准,甚至一度发自内心觉得,这样的长相很时髦,有“国际look”。

此前就有清华美院学生表示“审美存在断层,不懂就不要来发表评论。”在她看来,看不懂小眼睛的美,就是审美水平不够。

审美是主观的,自己接受了西方的审美标注,然后就认为大众不懂审美,与自己的专业审美能力存在“断层”。拱手将对自身的审美标准拱手让人,且奉那些并不怎么瞧得起自己的人的审美为圭臬,这样一个过程,真的是非常讽刺,甚至让人感到难堪。

好在,这样的认知其实更多是在所谓时尚圈和设计圈,并没有真正扭转普通中国人的审美。

所谓的小眼睛的“国际脸”,在绝大多数国人眼中,只能算得上有个性、很鲜明、有特点,但完全称不上是美,跟帅哥美女没什么关系。

所以,我第一想问三只松鼠,弄出这样的海报,你是为了取悦谁的审美?

说你取悦广大中国消费者审美?你们企业内部的员工的审美就是这个标准?即便你们自己对于审美标准完全迷失了,但总可以问问广大人民群众吧?拿着海报随便大马路上拉住大爷大妈大哥大姐小学生问一问好看难看,这不难吧?

还是说你们本身像一些媒体所言,是为了什么“拓展海外市场”的别有目的?

即便真的是考虑海外市场,毕竟是国人一个瓜子儿一颗核桃把你养大的,你赚外国人的钱是好事,但也得考虑一下国人的感情吧?

第二问:三只松鼠品牌相关负责人,都不关注大众舆论,不关注新闻舆情的吗?

“眯眯眼”事件翻车,三只松鼠并不是第一次。此前类似的事件其实不少了,广大网友的舆论风向甚至官方出面定调,这些都是非常清楚和明确的。甚至有一些事件,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清华美院事件、某奢侈品牌拿着筷子的模特、国内知名摄影师的“阴间”系列摄影作品等等。

可以说已经有了前车之鉴,国内的舆论反响之明确和强烈,连一个普通的网友都有明确的感受,为什么作为一家主打C端普通消费者的品牌,连最基本的舆论危机意识都没有?

你水平不行,缺少预判能力,你如果是第一个弄出这类形象的,还则罢了,大哥前边都有好几个惨烈倒下了,你是看不见、没听说?

三只松鼠的品牌负责人是不是该换换人了?

第三:国潮崛起,是否应该包含对西方文化和审美霸权的反抗?

答案简单直接:责无旁贷。

国潮崛起,自我标榜国潮的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攫取了不少红利。

国人太需要挺起胸膛了,我们曾经落后、曾经挨打、曾经贫穷、曾经无法顿顿吃肉,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

但是国外品牌,那种看不起我们又要转我们钱的态度,我们真的够够的了。

随着中国供应链的逐步完善,我们有了打造民族品牌和国潮品牌的实力和底气,中国消费者也乐意掏出真金白银,去支持哪些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自己的品牌。

无论是服装、食品、美妆、汽车、电影文化等等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各个行业,无数民族品牌快速崛起,在中国这样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里释放潜力,焕发活力。

如果你自认国潮品牌,那么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反抗,就责无旁贷,且不是在口号上,而是落实到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中去。

国潮的崛起是什么?不仅仅是供应链的完善、品质的提高、品牌的建设,最主要的就是文化自信作为基础和灵魂。

国潮品牌的崛起,离不开中国的复兴,中国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自信与复兴,而文化的自信与复兴当中,我认为“不被西方审美标准欠着鼻子走,不把西方文化标准高高供起来,回头瞧不起广大国民的审美”是最起码的基础要求。

请问三只松鼠,你做到了吗?

第四问:种种回复理由,站得住脚吗?

舆论甚嚣尘上,一些回复也随之而来。

例如模特主角表示:我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国人了吗?

完全没有,其实我相信大家对于海报中的女生没有任何恶意,眼睛大眼睛小与做不做中国人毫无关系。

周冬雨眼睛也小,演的戏大家依然喜欢看;李荣浩眼睛也小,唱的歌大家都喜欢听。

这类例子太多了,眼睛大小不仅不影响是否做中国人,甚至丝毫不影响被好多人喜欢和热爱。甚至讨论眼睛大小这个问题就很滑稽,没有必要,有强行转移话题和模糊焦点的意思。

眼睛大与小也不是优点或者缺点,这都是很平常、很普通、很中性的事情。

但如果把这一点通过化妆造型等手段放大,然后营造出迎合西方人的审美标准同时让国人看了有些不自在,那么大家对于始作俑者的品牌方发发牢骚吐吐槽,我认为是情有可原的,真的跟这位女生模特没什么关系。

另外,还有文章指出三只松鼠没有故意丑化中国人;一些负责相关负责人已经离职;这样的审美主要是三只松鼠合作的工作室的审美等等。

有不同的声音是好事,事越辩越明嘛。

其实这样的辩解和理由,是不是站得住脚,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最后,我当然要说,不能因为一次事件就对一个品牌一棒子打死,但对于很多问题,三只松鼠真的是应该冷静下来,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应对之策之前,更应该好好反思。

品牌成长和建设不易,当且行且珍惜。(文/知顿 书华)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书华,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1-12-27 19:55:05
四问三只松鼠
消费 原创

作者:书华

编辑:刘鹏遥

美编:羽墨

三只松鼠上了热搜,成为了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

大家情绪之强烈,或许是三只松鼠始料未及的,原因是三只松鼠的一个海报形象。

在海报中,一个特别符合西方审美标准的,有着细长眼睛和眉毛、高高颧骨、竖着两条辫子、带着草帽的中国女性,端着一碗螺蛳粉。海报文案写着:撸粉商店隆重开业迎客。

之所以海报出来就舆论沸腾,正是因为这位海报的女性主角。

这样的长相,大多数中国人看了,一般不会认为这是一个美女,最多就是认为她有特点、有个性之类的评价。

当然,海报也不见得一定是美女出境,但问题在于,这样的长相相比国人的审美,完全是照着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审美标准来的,而这样的审美标准,无疑与咱们国人自己的审美标准不同。

其实此前类似的“眯眯眼”奇怪审美事件,已经有了不少了,每次都是被网友大骂特骂,甚至官媒都会站出来表态,然后以当事人道歉结束。

抛开三只松鼠不谈,已经有了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我本以为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出来了,如果还有此类“审美”海报出来,当事人不是蠢就是坏。

没想到,三只松鼠还真就这么头铁,又一次碰了这么一个“大雷”。

三只松鼠应该属于哪一种?是蠢?是坏?还是既蠢又坏?还是跟两者都不沾边?

这样的结论不好下,也不能轻易下。

因此,我只想问三只松鼠几个问题,如果能把这几个问题说清楚,事实也就明了了。

第一问:我想问三只松鼠,你设计的这样的海报迎合了谁的审美?

首先,这样的审美是非常标准化、传统的西方审美。小眼睛、单眼皮,这是欧美文化非常标准的对中国人外表的刻板印象。

甚至,在美国那种用手将眼睛横向拉扯,人为将眼睛变小、变细的动作,成为了专门对于华人的侮辱动作。

这样的形象其实是有渊源的。

早在1913年,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创造了名为“傅满洲”的一个人物角色,身材瘦削,留着两撇八字的小胡子,最主要的就是眼睛和眉毛都是又细又长,尖嘴猴腮、面目可憎。与现在的很多“眯眯眼”造型,不能说有何关联,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在那个还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这样一个人物广为流传,结果就是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中国人就是长这样的,最早的对于中国人的“眯眯眼”的刻板印象就形成了。

后来,在西方时尚界,挑选出有东方特色、能够代表中国人的模特,都是那种小眼睛、单眼皮,而且是相当夸张小和单的模特。

在西方这种强势的文化和理念带动之下,有些国人也曾一度迷失,不仅完全接受了西方给咱们制定的标准,甚至一度发自内心觉得,这样的长相很时髦,有“国际look”。

此前就有清华美院学生表示“审美存在断层,不懂就不要来发表评论。”在她看来,看不懂小眼睛的美,就是审美水平不够。

审美是主观的,自己接受了西方的审美标注,然后就认为大众不懂审美,与自己的专业审美能力存在“断层”。拱手将对自身的审美标准拱手让人,且奉那些并不怎么瞧得起自己的人的审美为圭臬,这样一个过程,真的是非常讽刺,甚至让人感到难堪。

好在,这样的认知其实更多是在所谓时尚圈和设计圈,并没有真正扭转普通中国人的审美。

所谓的小眼睛的“国际脸”,在绝大多数国人眼中,只能算得上有个性、很鲜明、有特点,但完全称不上是美,跟帅哥美女没什么关系。

所以,我第一想问三只松鼠,弄出这样的海报,你是为了取悦谁的审美?

说你取悦广大中国消费者审美?你们企业内部的员工的审美就是这个标准?即便你们自己对于审美标准完全迷失了,但总可以问问广大人民群众吧?拿着海报随便大马路上拉住大爷大妈大哥大姐小学生问一问好看难看,这不难吧?

还是说你们本身像一些媒体所言,是为了什么“拓展海外市场”的别有目的?

即便真的是考虑海外市场,毕竟是国人一个瓜子儿一颗核桃把你养大的,你赚外国人的钱是好事,但也得考虑一下国人的感情吧?

第二问:三只松鼠品牌相关负责人,都不关注大众舆论,不关注新闻舆情的吗?

“眯眯眼”事件翻车,三只松鼠并不是第一次。此前类似的事件其实不少了,广大网友的舆论风向甚至官方出面定调,这些都是非常清楚和明确的。甚至有一些事件,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清华美院事件、某奢侈品牌拿着筷子的模特、国内知名摄影师的“阴间”系列摄影作品等等。

可以说已经有了前车之鉴,国内的舆论反响之明确和强烈,连一个普通的网友都有明确的感受,为什么作为一家主打C端普通消费者的品牌,连最基本的舆论危机意识都没有?

你水平不行,缺少预判能力,你如果是第一个弄出这类形象的,还则罢了,大哥前边都有好几个惨烈倒下了,你是看不见、没听说?

三只松鼠的品牌负责人是不是该换换人了?

第三:国潮崛起,是否应该包含对西方文化和审美霸权的反抗?

答案简单直接:责无旁贷。

国潮崛起,自我标榜国潮的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攫取了不少红利。

国人太需要挺起胸膛了,我们曾经落后、曾经挨打、曾经贫穷、曾经无法顿顿吃肉,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

但是国外品牌,那种看不起我们又要转我们钱的态度,我们真的够够的了。

随着中国供应链的逐步完善,我们有了打造民族品牌和国潮品牌的实力和底气,中国消费者也乐意掏出真金白银,去支持哪些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自己的品牌。

无论是服装、食品、美妆、汽车、电影文化等等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各个行业,无数民族品牌快速崛起,在中国这样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里释放潜力,焕发活力。

如果你自认国潮品牌,那么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反抗,就责无旁贷,且不是在口号上,而是落实到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中去。

国潮的崛起是什么?不仅仅是供应链的完善、品质的提高、品牌的建设,最主要的就是文化自信作为基础和灵魂。

国潮品牌的崛起,离不开中国的复兴,中国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自信与复兴,而文化的自信与复兴当中,我认为“不被西方审美标准欠着鼻子走,不把西方文化标准高高供起来,回头瞧不起广大国民的审美”是最起码的基础要求。

请问三只松鼠,你做到了吗?

第四问:种种回复理由,站得住脚吗?

舆论甚嚣尘上,一些回复也随之而来。

例如模特主角表示:我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国人了吗?

完全没有,其实我相信大家对于海报中的女生没有任何恶意,眼睛大眼睛小与做不做中国人毫无关系。

周冬雨眼睛也小,演的戏大家依然喜欢看;李荣浩眼睛也小,唱的歌大家都喜欢听。

这类例子太多了,眼睛大小不仅不影响是否做中国人,甚至丝毫不影响被好多人喜欢和热爱。甚至讨论眼睛大小这个问题就很滑稽,没有必要,有强行转移话题和模糊焦点的意思。

眼睛大与小也不是优点或者缺点,这都是很平常、很普通、很中性的事情。

但如果把这一点通过化妆造型等手段放大,然后营造出迎合西方人的审美标准同时让国人看了有些不自在,那么大家对于始作俑者的品牌方发发牢骚吐吐槽,我认为是情有可原的,真的跟这位女生模特没什么关系。

另外,还有文章指出三只松鼠没有故意丑化中国人;一些负责相关负责人已经离职;这样的审美主要是三只松鼠合作的工作室的审美等等。

有不同的声音是好事,事越辩越明嘛。

其实这样的辩解和理由,是不是站得住脚,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最后,我当然要说,不能因为一次事件就对一个品牌一棒子打死,但对于很多问题,三只松鼠真的是应该冷静下来,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应对之策之前,更应该好好反思。

品牌成长和建设不易,当且行且珍惜。(文/知顿 书华)

本文作者:书华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